粗大运动包括头的控制、翻身、坐、 爬、站立、行走、上下台阶、跑跳等。
一、头部控制训练
1.仰卧位头控训练
孩子平躺在床上或母亲怀中,必要时也可适当抬高头颈部,以避免头部后仰。
在孩子面前和他讲话,表情丰富,让孩子向前看到母亲的脸,然后,慢慢向左右移动,吸引孩子转头看;必要时,母亲可用手在孩子后脑部给予少量帮助。也可以用一个颜色鲜艳或带声响的玩具吸引孩子,抓住孩子的肩部或手臂,把他从仰卧位拉起到坐位。
2.俯卧位头控训练
孩子俯卧在床上或母亲胸部,在孩子胸部和腋下加上枕头或毛巾卷,使孩子的胳膊放在前面;母亲在前面和孩子讲话或用玩具吸引孩子抬头去看。
能力稍高的孩子可以自己用肘关节或手臂在胸部支撑,抬头看正前方或左右两侧。
3.竖抱时的头控训练
母亲竖抱孩子,与自己相对,用手在孩子后头部予以保护和支撑,利用母亲的声音和头部活动,吸引孩子头部左右转动。
母亲竖抱孩子,让孩子头和背靠在自己胸部,当前面有东西吸引时,孩子会转动头部去看。逐渐减少对头部的支撑。
4.坐和站立位头控训练
孩子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中或站在站立架上,鼓励孩子抬头向前看。
如果孩子头和肩向后仰或头偏向一侧,让孩子两手向前抓住母亲,或用手将孩子的肩部压向前方,孩子的双手放到前面。
如果孩子头向前屈,肩部向前,可以让孩子伸直手臂抓住与肩水平的横杆,或母亲在孩子身后用手将双肩关节向后打开,促使孩子的上身直立,有利于头的抬起。
二、翻身训练
仰卧到俯卧:先用玩具在孩子面前吸引孩子伸出双手去拿,然后将玩具向右侧移动,吸引孩子的头和身体向右侧转动,并逐渐把玩具向右上方移动,鼓励孩子翻过身体。
俯卧到仰卧(同上) 先让孩子抬起头,用肘关节支撑起胸部,用玩具吸引孩子向右上方看,并鼓励孩子伸出右手拿玩具,逐渐把玩具向后移动,引导孩子身体转动,翻过身。
三、坐位训练
坐位训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:坐位姿势的保持、坐位平衡及活动、达到及离开坐位姿势;三者之间互相交叉、互为因果。
(一)坐位保持能力的训练
坐位保持能力指被放在坐位时,孩子可以保持坐位姿势,不摔倒。这是以一定的头和躯干控制能力为前提的,同时还需要上肢支撑和保持髋关节屈曲的能力。
1.上肢支撑训练
(1)让孩子俯卧,先将双肘屈曲,位于肩的下方,支撑起胸部,前面用玩具、镜子等,鼓励孩子抬头、挺胸,向前看,并逐渐尝试向前伸出一只手去拿玩具。
(2)孩子能力提高后,开始要求孩子伸直胳膊,用手支撑,重复前面的动作。
(3)让孩子俯卧在大球、滚筒或母亲身上,使孩子头朝向地面运动,运动过程中鼓励孩子抬头向上,并伸出双手撑地。
2.髋关节屈曲训练
(1)仰卧位,将孩子的双脚抬起,让孩子看自己的脚;或让孩子自己用手抓握双脚;可以给脚带上铃铛、胶圈等有趣的东西,吸引孩子的注意力。
(2)俯卧在棉被或母亲腿上,双腿屈曲下垂,前面可以与人玩或玩玩具。
(3)母亲将孩子双腿屈曲抱在胸前,使孩子头向前看周围或玩玩具。喂饭或玩时,让孩子坐在有扶手、靠背的椅子中,髋部用带向后固定。
3.坐位保持训练
(1)让孩子坐在地上,双脚在前面,双手撑地或不撑地,抬头挺胸。帮助者可用手扶在肩关节部位,保持肩关节和手臂向前;或用手扶住髋关节,保持髋关节屈曲;手臂屈曲明显者,可用绑带,帮助肘关节伸直。
(2)让孩子坐在高度合适的凳子上,双脚平放在地,双手扶住前面的扶手或抓住凳子,抬头挺胸。帮助方法同上。
(3)有时为了让孩子的膝关节得到充分的伸展,预防膝关节的屈曲挛缩,可以要求孩子伸直双腿坐在地上(长坐位),双手在两腿之间或旁边支撑。脑瘫孩子在长坐时,常常出现圆背、腿屈曲并拢,帮助者可以用双手在孩子膝关节上方用力,使膝关节伸直、两膝分开。
(4)为了方便一手支撑、一手活动,孩子常常需要采用侧坐位;训练开始时,可以用双手撑地,逐渐用一手支撑。帮助者可一手扶住支撑侧的肘关节,帮助支撑,一手扶在孩子对侧肩部,帮助身体平衡及上肢活动。
(二)坐位平衡和活动
当孩子能够静止地保持坐姿后,需要锻炼孩子在坐位的活动能力,使孩子在活动时也能保持坐姿而不摔倒。
1.当孩子坐在地上时,在孩子周围放上一些有趣味的东西,鼓励孩子伸手去拿。开始是前面、然后是侧面、最后是后面,离身体距离由近到远。开始时,帮助者可以帮助孩子用一手支撑,一手拿东西。
2.孩子坐在地上,鼓励孩子用双手去拿母亲递过来的东西或把手上的东西递出去。开始在正面、与肩水平的位置,然后逐渐至侧面、后面、高过头顶的位置。帮助者可以在孩子背后加以保护,或扶住髋关节。
3.孩子坐在凳子上,鼓励孩子一手扶住凳子,一手伸出,去拿周围的东西;或鼓励孩子两手拿玩具玩,或一手拿一个玩具。
4.孩子坐在凳上,鼓励孩子弯腰拾起面前地上的东西,或转身去拿侧面或后面的东西。
5.孩子坐在地上或凳上,鼓励孩子向侧面活动双腿,以臀部为轴心转动身体;或坐在地上,双手撑地,臀部向后移动。
(运动康复部 白万达)